发病初期,每亩用水2桶,每桶水用量:10%阿西他滨芬氟脲混悬液50克+12%阿西他滨芬氟脲混悬液30克。喷洒整个植物,重点是茎基部。特布芬尼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接触性杀灭性能,并可与甲氧虫酰肼协同作用。发病后期,适当增加剂量。还建议混合橙皮精油、香芹酚精油和其他添加剂,以改善铺展和渗透。水稻二化螟是二化螟、二化螟、二化螟等螟虫的总称。在田间管理中,水稻二化螟常称为二化螟。螟虫发生时,常造成水稻茎秆枯死,严重时会造成严重减产。

建议使用阿维A+虫酰肼、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药物进行控制。

蛀心虫通过钻入稻秆造成损害,导致稻芯干燥。

二化螟的习性和特点:

螟虫是鳞翅目螟虫科害虫,通过吃稻秆造成危害。是当地的越冬害虫。如果去年蛀虫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又是暖冬,那么来年就大概率会受到严重影响。

螟虫的一生分为虫、卵、幼虫和蛹四个阶段。只有幼虫是有害的。成虫白天喜欢潜伏在稻根水面附近,夜间活动。它们往往喜光且温柔,大多在茂密的深绿色地块中产卵。

螟虫幼虫钻入稻秆基部。二龄前幼虫危害叶鞘,造成叶鞘枯萎。第二龄后,它开始钻茎,造成死核。当它以薄片形式出现时,就会导致死核簇。它在成耳期是有害的,会导致白耳。

成虫为E,通常在靠近水面的稻谷底部产卵。

二化螟的发生和防治时期:

水稻分蘖期开始出现二化螟。在螟虫多发地区,插秧后需施第一次农药防治螟虫。在长江流域,每年约发生四代。

防治螟虫,建议采取“挑一代、狠治二代、巧治三代”的策略。

很多时候,农民不知道该用什么农药,所以在施用农药时只是按照当地的病虫害预报。或者,在水稻生长的早期阶段,看到死心块后,重点控制斑块。这被称为第一代“pick and treat”。

7月中上旬防治二代心丝虫时,应加大农药用量,严格治疗。

防治螟虫,可对水稻茎基部进行喷洒,但喷洒效果并不理想。

推荐用药方案:

发生初期,每亩地用水2桶。每桶水使用量:34%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悬浮液20克+80%杀虫单粉剂50克。全株喷雾,重点喷雾。茎基部。

杀虫剂虽然是老药,但对于螟虫来说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药物。

发病初期,每亩用水2桶,每桶水用量:10%阿西他滨芬氟脲混悬液50克+12%阿西他滨芬氟脲混悬液30克。喷洒整个植物,重点是茎基部。特布芬尼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接触性杀灭性能,并可与甲氧虫酰肼协同作用。

发病后期,适当增加剂量。另外,建议混合橙皮精油、香芹酚精油等添加剂,以提高铺展性和渗透力,提高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