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度。高温高湿有利于本病的传播。目前蓝莓炭疽病主要进行化学防治。可以在发病前喷洒甲基甲烷等保护剂。托布津、百菌清,发现症状后可喷唑菌胺酯、灭菌酯、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等,每7-8天喷一次,轮换用药。

蓝莓炭疽病发病原因

蓝莓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在土壤、病果、病枝、病叶中越冬。接下来的春夏季节,病原真菌的孢子通过风、雨、浇水等传播,侵染幼叶、枝条和幼果。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28度,高温高湿有利于本病流行。

蓝莓炭疽病症状表现

蓝莓炭疽病会危害果实、叶、枝的生长。果实受病后,表面形成凹陷斑点,斑点上产生胶状孢子体。受病害的幼枝上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受感染的芽死亡,叶片上有明显的棕红色病斑。

蓝莓炭疽病治疗

蓝莓炭疽病宜用80%炭疽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森特敏AS 800-1000倍液。

蓝莓炭疽病可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苯菌灵等药剂防治。如果控制及时,可以恢复之前的增长。

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

1.化学控制

目前,蓝莓炭疽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发病前可喷洒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防护剂。发现症状后,可喷唑菌胺酯、唑菌胺酯、苯氧芬等。戊菌唑或多菌灵等,每7-8天喷洒一次,轮换用药,连续防治2-3次。

2、绿色防控

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手段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国内尚未见蓝莓炭疽病生物防治的报道,但与蓝莓炭疽病同源的芒果炭疽病和草莓炭疽病已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