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种植常见病害有桃细菌性穿孔病、桃黑星病、桃褐腐病等。主要害虫有桃蚜、山楂红蜘蛛等。防治病虫害,要加强果园综合管理,避免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区建立桃园,做好农药防治,剪除病梢,集中焚烧。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的湿度。保护蚜虫的天敌,如草蛉、瓢虫等。

桃树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桃细菌性穿孔病

病因:该病由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叶片初发病时,表现为水浸状黄白色至白色小斑点,以后形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直径约24毫米,周围有黄褐色病斑。绿色的水浸斑点。晕,随后病变干涸并脱落成穿孔。

病害症状:桃树果实受害。病斑以皮孔为中心,果面出现深紫色圆形中央凹陷病斑。边缘都被水浸湿了。后期,皮损中心表皮出现龟裂。病原菌在枝条组织中越冬。随着第二年气温升高,潜伏的细菌开始活跃并形成病斑。桃树开花前后,病原菌从病组织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病害状况:5月份叶子通常发病。高温、潮湿有利于细菌感染,加重病情。树势弱、排水不良或施氮肥过多的果园较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与病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桃疮痂病

损害:此病又称疮痂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新芽、新叶。该病多发生在果肩上。果实上病斑初呈绿色,水浸状,扩大后变为黑绿色,近圆形。当果实成熟时,病斑变成紫色或深棕色。病变仅限于果皮,不会深入到牙髓。后期,病斑变得木栓化、开裂。

发病期:病菌侵入果实的时间为落花后6周,即5月中旬左右至成熟前1个月。枝尖受害后,病斑呈长圆形、浅棕色,以后变成灰棕色至棕色,周围有深棕色至紫棕色,有隆起,常出现流胶现象。

桃褐腐病

发病情况:发病初期,幼果上出现小黑斑。随后,斑点发生木塞化,表面出现裂纹。严重时,病果变褐、腐烂,最后变成僵果。该病多见于果实生长后期。感染初期,出现褐色、圆形的小病灶。随后病斑迅速扩大,露出灰色粉状小球,形状如孢子堆,呈同心环排列。大多数病果要么完全腐烂,掉落在地。

症状:桃花因感染而枯萎变褐,病花干枯粘在桃枝上,花腐病的桃枝尖端枯死。该菌适宜在25-27的雾雨天气生长。

栽培桃树主要的虫害有哪些

桃蚜

一般一年发生20代以上,以卵在桃树上越冬。它们还可以作为无翅胎生雌性蚜虫在挡风玻璃菠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菜窖中越冬。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早春桃芽萌发至开花期,卵开始孵化,聚集在芽上吸食汁液。

3月下旬至4月,孤雌生殖有害。成虫和幼虫群居叶背,受感染的叶片从边缘垂直滚动至叶背。组织增厚、褪绿,并分泌粘液污染枝叶,抑制新芽生长,引起落叶。

红蜘蛛

虫害期:一年发生5-9代,以雌成虫在树皮缝隙及树干附近土壤、枯叶、杂草中越冬。 4月初,桃花在花期末期进入冬眠,损害新嫩组织。花期后产卵,花落后卵孵化。

孵化高峰期:花落后1个月是第二代卵的孵化高峰期。 6月以后,气温高,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严重。常常会造成大量落叶。至9月,越冬雌虫陆续出现并潜伏。过冬。

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方法

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加强果园综合管理:避免在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地区建立桃园;少施氮肥,防止徒长。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夏季适度修剪,剪除病梢,集中烧毁。做好冬季花园的清理工作。

药剂防治:发芽前喷4-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波尔多液,花后喷科博800倍液一次。 5-8月喷农用链霉素(10000-20000倍液)或锌灰液(硫酸锌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桃疮痂病防治

修剪:通过冬季修剪彻底去除病枝。清理果园减少病源,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宜的树形,防止树冠过渡,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的湿度。

喷雾:发芽前喷80%五氯酚钠200倍液加波美度3-5度的石硫合剂混合液;花后半个月至7月,约每隔15天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500倍锌或福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福星8000-10000倍液,对此病均有效。上述药物不可重复使用。

桃褐腐病防治

手动控制: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果,收集焚烧。防治病虫害,注意减少果面其他伤口。

药剂防治:芽期膨大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80%五氯苯酚钠200倍液,花后10天至采收前20天喷65%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甲基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液。每次间隔时间为10-15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

桃蚜防治

修剪、杀虫:冬季清除枯枝、枯叶,刮去厚老树皮,剪掉受损枝条,集中焚烧。保护蚜虫的天敌,如草蛉、瓢虫,尽量少喷或不喷广谱杀虫剂。

化学防治:早春桃芽萌芽时,越冬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桃蚜的关键时期。这时,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硝基杂环类农药——吡虫啉(3000倍)、3%啶虫脒,用脒2500-3000倍液喷洒“枯枝”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

红蜘蛛防治

1、抓住防治时机:山楂红蜘蛛的出现和第一代的出现比较有规律,是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期。每年防治要抓住发芽前、落花后、麦收前后三个关键时期。主要发生在发芽前和开花后。

2、发芽前,清理冬季落叶,刮去老树皮,犁耕树盘,消灭一些越冬雌虫。发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越冬雌虫开始冬眠、花芽幼叶未裂前效果最佳。

2、花谢后或小麦收获前,若螨虫侵染不严重,可喷洒缓效杀螨剂,如5%尼索兰乳油3000倍液,或杀螨净水悬浮液2000-3000倍液。

3、螨虫侵扰严重时,可喷用吡哆醇1500倍液、20%丁螨酯2000-3000倍液、20%丁螨酯2000-3000倍液、或丁螨酯8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次。